2025-04-23 11:03:31 | 人围观 | 评论:
在安徽桐城,有一条不足百米的小巷,却蕴含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六尺巷。这条因“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礼让故事而闻名于世的古巷,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现代社会的基层治理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4 月 19日,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师生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融合的探索热情,踏上了前往桐城的调研之旅,旨在深入探寻六尺巷文化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独特魅力与实践路径。
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是调研的第一站。在这里,一场关于六尺巷文化的深度座谈悄然展开。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黄健对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桐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他强调,六尺巷文化作为桐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支撑,也为此次调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通过此次座谈,调研团队对六尺巷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实地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桐城六尺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耘(张英后人)分享了社区在传承和应用六尺巷文化方面的宝贵经验。张耘表示,六尺巷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社区和谐的基石。社区通过开展一系列“六尺巷文化进社区”活动,将“礼让、包容、和谐”的理念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区矛盾的有效化解。他分享的邻里纠纷调解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六尺巷文化在社区治理中的实际应用,让调研团队深受启发。
桐城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谢永志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切入,详细阐述了“六尺巷调解法”如何在基层矛盾化解中发挥独特作用。谢永志指出,六尺巷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现代司法调解理念高度契合。通过引入这些文化元素,许多看似棘手的矛盾纠纷得以在萌芽状态下化解,不仅提升了调解效率,更增强了当事人的满意度。
图为团队成员在桐城市文旅体局进行讲好六尺巷故事化解基层矛盾座谈交流
座谈结束后,调研团队一行来到桐城六尺巷,亲身感受这一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六尺巷,这条因一段礼让故事而闻名于世的古巷,见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先辈们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身影。
六尺巷的入口处,两座古朴的牌坊巍然矗立,分别刻有“礼让”和“懿德流芳”字样,无声地诉说着这段历史佳话。讲解员的介绍让调研团队了解到六尺巷的由来: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京城为官,其家人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纠纷。张英得知后,回信劝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张家依言而行,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便有了这条六尺宽的巷子。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张英的高尚品德和智慧,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礼让为先”的传统美德。
沿着六尺巷前行,调研团队不时驻足观看巷内的古建筑和文化遗迹,感受着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巷内的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六尺巷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六尺巷文化在基层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图为团队一行在桐城中学调研六尺巷文化
调研的第三站是孔城法庭。在这里,调研团队看到了六尺巷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融合的生动实践。孔城法庭是桐城市人民法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该法庭积极探索将六尺巷文化与现代司法调解相结合,创新推出了“六尺巷调解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调研团队在孔城法庭外参观时,注意到法庭内外布置了许多与六尺巷文化相关的元素。法庭入口处悬挂着“六尺巷调解法”的宣传标语,墙上还张贴着六尺巷的故事和调解案例。这些布置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体现了孔城法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司法实践相结合的努力。通过这些展示,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六尺巷调解法”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独特作用,感受到了文化与法治融合的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孔城法庭六尺巷文化长廊调研“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此次桐城之行,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师生们收获满满。从市文旅局的座谈交流到六尺巷的实地调研,再到孔城法庭的外访学习,团队成员们一路走来,一路思考。他们深刻认识到,六尺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更在现代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日子里,调研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六尺巷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探索其在基层治理中的更多应用途径和方法,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他们也将积极宣传六尺巷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礼让、包容、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文/唐宋宁馨、李晨儿,图/王昱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