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11:02:35 | 人围观 | 评论:
作者:夏莉
4月19日,“跟着大师去游学“研学小组一行走进南京江宁织造府,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知名作家、南京市优秀辅导员赵丹丹的导学中,沉浸式感受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融合。“一朝入织府,满眼尽江南。”这里不仅是丝织文明的活化石,更是金陵文脉的诗意注脚。
《跟着大师去游学》一书是文化名家沈嘉柯近期推出的大众普及读物,一出版就获得了新华社的报道。他希望通过这些普及读物,把阅读和城市文化用更加让大众喜爱的方式传播给更多人。
作为本次活动导学老师的赵丹丹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东,能沉心静气地在书中和文化大师对话那个时代的故事,又在现实的场景中一点点印证往昔,这是“跟着大师去游学”特别有魅力的地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自觉的文化传播者,我们应当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期待未来还有更多当时现代与传统的连接点可供来人回忆,比如还原那棵和《红楼梦》颇具渊源的苦楝树,让这份经典在新时代也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自上海的行动的声音读书会会长、中国光谷创新企业协会会员罗君一看到织造府中康熙给曹寅呈上来的折子的批语,深感有趣,他表示,曹寅担任了各种角色,既是康熙皇帝的发小伴读,也是掌管江宁织造的一把手,还是江南文人圈里创办雅集、刻《全唐诗》的“楝亭大哥”。我们行动的声音读书会也在倡导多维度的个人发展,让自己拥有多个可与社会联络的点,成就幸福人生。
来自武汉的阅读推广人、文旅讲述人罗文均表示,看着展厅里陈列的云锦妆花缎,感受到《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通经断纬”技法,让那些曾经的纸上阅读走到现实生活中来,打破以往的阅读限制,才能让人触摸到文字的温度。这才是经典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行动的声音读书会秘书长倪可表示,昔日织造工艺映射品阶智慧,头衔背后是森严秩序。当今社交也如绣娘穿针,既循传统礼法,又个性化发展经纬,方能织出自己独有的职场云锦。
来自湖南的阅读推广人周银华认为,随着赵丹丹老师的导学,参观了织造府,更加了解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背后的故事,这也许就是游学的意义之一,真的应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来自浙江的文化研究者董华仙在看到江宁织造府的历任名单时感受颇深,一代优秀不出奇,代代优秀是典范。作为一名高二孩子的母亲,我尽可能站在万米高空看出路,如果当下看不到路,那就做好学习的榜样,持续投资自己,爱自己,唯有爱才能照亮未来的路。
武汉大学生池一禾认为,"跟着大师去游学"的实践,让我感受到真正的阅读绝非困守纸页,当沈嘉柯老师带着我们在黄鹤楼檐角丈量古诗的弧度,在江宁织造府触摸云锦经纬间的《红楼》密码,那些典籍,突然有了温度与呼吸。这种从文本到现场的认知跃迁,让阅读成为了立体的生命对话。
来自深圳的行动的声音读书会宣传负责人方悦君第一次参与“跟着大师去游学”,她认为,尽管已经进入社会多年,这类游学却打破了以往对文化活动的认知。真正的学问就藏在跟着大师去游学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探讨过的每本书中。唯有将万卷书与万里路结合,方能真正读懂世界,读懂历史,读懂人生。
湖北阅读推广人、青春读书会光谷分会执行人苗妍表示,“读万里书”给予我们想象的翅膀,让思维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行万里路”则为我们架起通往真实的桥梁,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江宁织造府之行,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宝库,也解开了我心中关于读书与行路的疑惑。二者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相互成就、缺一不可的共同体。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