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10:45:49 | 人围观 | 评论:
一、种质资源初探:实验室里触摸农业"芯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河北沽源科技小院实践团抵达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沽源试验站后,在老师王新兵指导下迅速展开调研。团队深入试验田参与实践学习,种质资源专家宗绪晓系统讲解我国种质资源保护的四大核心战略:从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到多作物协同测试体系,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配套栽培技术推广。成员们通过亲手拔豆、剥豆的沉浸式体验,切身感受到"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农业科技力量。
实践团队在试验田与科研人员共同筛选豆类种质资源
二、田间痛点扫描:冷凉蔬菜的冰与火之歌
在沽源县蔬菜主产区,团队发现当地依托独特冷凉气候,培育的西兰花、生菜等作物不仅农药使用量比南方减少67%,更形成"滴灌+轮作"的绿色种植模式。但繁荣背后暗藏隐忧:供需失衡导致收购价跌破成本,中间商攫取60%以上利润链,滞销蔬菜堆积田头的场景屡见不鲜。更严峻的是,残留地膜形成"白色污染",部分牧场已出现牛羊因误食塑料碎片死亡的案例。
图为队员和当地农民进行交流
三、产业链破局:冷链物流打开市场新通路
走进沽源县农村冷链仓储中心,冰瓶保鲜技术创造的产业奇迹令团队振奋——通过-18℃急速冷冻,娃娃菜等蔬菜可保鲜10天直达南方市场和进出口,年创汇超千万。但调查也暴露产业链短板:约30%蔬菜因品控不达标沦为残次品,近期频发的生菜"烧芯"病害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200万元,折射出气候变化下农业风险的加剧。
图为冷链工人说明问题
四、科技小院显担当:青春智慧浇灌乡村振兴沃土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结合环境专业背景,探讨了农业与气候、物流、市场的关联,并提出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开发深加工产品、推广数字化营销等建议。未来,团队将依托科技小院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解决销路拓宽、地膜治理等核心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西农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合影
( 供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河北沽源实践团 )
全站搜索